引言:一段需要直面与反思的历程
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代,是中国大陆教会发展历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。尤其是灵恩运动,更是在这二十年间迎来了“爆发期”。许多农村教会乃至于不少城市教会都深受其影响,一时间,“说方言”“看异象”“医病赶鬼”成为很多信徒追求的属灵标志。
然而到现在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,从一些指标来看,曾经火热的灵恩运动并没有持续扩张,反而开始呈现逐渐收缩、边缘化的趋势。甚至在一些教会和信徒眼里,“灵恩”被视为了极端和危险的代名词。
陈牧师在北方一个城市牧养和服事多年,对多地教会的情况都很熟悉。作为一名亲眼见证了过去几十年中国教会历史的牧者,他深感有必要对这段历程作出反思。
在陈牧师看来,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,灵恩运动之所以能在中国大陆,尤其是农村地区快速传播,是有其内在原因的。它强调感性的体验、即时的回应和群体的热情,在很大的程度上激活了之前广大的传统教会中较为沉闷的属灵氛围。因着灵恩运动,许多人第一次触摸到“信仰的真实”。这种火热的体验和即时的回应,的确对很多程式化、教条化的传统聚会形成了冲击。
火热本身当然是很好的,但问题在于,这种“火热”若没有真理的约束和生命的根基,就很容易走向疯狂和极端。在正视和承认灵恩运动带来的好处之时,我们也需要关注它的副作用。而对于极端灵恩来说,它的副作用要远远大于它所带来的短暂益处。甚至可以说,某些极端灵恩派所带来的后遗症,至今仍在持续性地伤害着中国教会。
一、狂热背后的代价:从一位女老师的悲剧说起
陈牧师在一个地方服事的时候,曾经经历过一起活生生的悲剧。有一位姊妹,她本来是一名老师,理性、温和、待人良善。她在当地学校教书多年,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。本来她信仰得好好的,可是后来去外地参加了几次极端灵恩派的聚会以后,开始追求“说方言”和“被圣灵击倒”的体验。回来以后,整个人就变得异常兴奋、言语混乱,最后情绪彻底失控,可以说变成了一个疯子,最终家人在无奈之下不得不把她送进了精神病医院。
一个原本好端端的人,就这样在属灵追求的路上彻底迷失了。陈牧师认为这不是圣灵的工作,而是人陷入癫狂的表现。
这名女老师的遭遇并非个例。
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。有些人为了追求所谓的“圣灵充满”,日夜参加聚会,不吃不喝,导致身体严重透支;有些人因为无法达到他人那种深刻的“属灵状态”而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抑郁;更有些人因为一味地模仿他人而导致精神失常。这些悲剧的发生,让我们不得不反思:什么才是真正的圣灵的工作?我们又应当怎么追求圣灵的工作?
二、彻底失控的极端灵恩聚会:从薅电线到心脏病发作的悲剧
在陈牧师看来,有些极端灵恩的基督徒简直到了完全丧失理智的地步。他曾亲眼见到,有人因为参加聚会之后“圣灵充满”而当场蹦跳不止,甚至伸手去薅房间里低垂的电线,看得他头皮发麻、心惊胆战。
当时是上世纪80、90年代,那时候的农村还有很多老房子,这些老房子本就低矮,房子里面铺设的电线全都是明线。这些电线虽然理论上来说都有外面的绝缘线管,但是实际上因为长年暴露在外日晒风吹,绝缘性能实在不好说。一旦触电,后果不堪设想。这种“手拿菜刀薅电线,一路火花带闪电”的疯狂行为,被一些人错误地理解为圣灵的工作——看,这么薅电线人都没事,这难道不是圣灵的大能吗?可是在陈牧师看来,这完全是一场豪赌——赌电线外皮破损的概率,赌赢了什么都不会赢得,赌输了却是一条条鲜活的人命。
还有一位弟兄,有一次参加灵恩聚会时突然扑倒在地。按照一般人的思维和做法,肯定是赶快看看怎么回事,如果有任何不适一定要赶紧送医院。可是这是一场极端灵恩的聚会,当他扑倒在地以后,身边却有人高呼“不要动他,这是圣灵的工作”。
这么一喊,大家谁也不敢上前。结果等了很长的时间这位弟兄还是在地上一动不动,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不太对劲,伸手一摸,人都已经凉了。送到医院以后,最后被推定死亡原因应当是心脏病发作。
原本心脏病发作以后,如果及时送医的话很可能还能抢救回来。但是因为被误认为圣灵的工作而白白错过了抢救时机。不得不说,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。
这位不幸离世的弟兄孤身一人,没有结婚,无儿无女。事后教会出了几万块钱给了这位弟兄的亲人,算是安葬费,事情就这么了结了。陈牧师说:“这位弟兄的几个亲戚,就是那些侄儿什么的就把这些钱给分了,得到了些好处,用好处堵了他们的嘴巴。其实这位弟兄草草地就被埋葬了,根本没花几个钱。”
这个事情最后就这么比较容易地过去了。可这是一条鲜活的人命,而这样的悲剧原本完全是可以避免的。
这些并不是“圣灵充满”,而是群体性的催眠和情绪失控。它们不仅没有荣耀上帝,反而让教会在社会中蒙上愚昧、反智的污名。当外界看到基督徒如此行为时,他们绝不会认为这是信仰好的体现,而会视为一种集体性的精神失常,让上帝的名受到亵渎。
三、道德滑坡:灵恩领袖为何频频跌倒?
极端灵恩的另一重问题,是它在道德层面的极端松懈。在陈牧师对极端灵恩的长期观察中,他发现那些长期推动极端灵恩运动的领袖和核心同工,“至少十有七八最终会在金钱方面或男女关系上跌倒”。
那么,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归根结底,是因为他们不注重圣书真理,不追求生命成长,不提倡敬虔操练。他们更多的时候强调感觉、经验、神迹和权能,却忽略了基督教信仰的根基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。失去了真理监督和约束的“灵恩”,最终只会演变为个人偶像崇拜和简单粗暴的情绪发泄。
有一位灵恩派领袖,起初他确实很有热心,也很有人格魅力,因此吸引了很多人跟随他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却越来越注重个人的权威和影响力,慢慢偏离了真理,最终被证实在财务上出现了严重问题。财务问题被曝光出来以后,大家发现他的问题还不止如此——他还与有夫之妇的女信徒有染,发生了不正当关系。
而这样的事情在极端灵恩派圈子里其实并不少见,只是很少被大范围曝光而已。这样的丑闻发生以后,往往都是悄悄地内部“消化”,然后当事人更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。当然,这样的事情绝非极端灵恩派的“专利”,只是在极端灵恩派更加容易出现。
四、极端灵恩的疯狂:一场令陈牧师震惊的聚会经历
陈牧师曾经受邀参加一个极端灵恩的聚会。其实灵恩聚会包括极端灵恩的聚会陈牧师早就参加过了,但即便如此,这次聚会还是让陈牧师深感震惊。只见在聚会现场,台上的主持人口里一喊“魔鬼”,台下的会众就高喊“砍砍砍”;主持人一喊“撒但”,台下的会众就狂喊“杀杀杀”。
陈牧师说:“他们是很歇斯底里的那种,能喊尽量喊,能叫尽量叫。”整个聚会场面如同群魔乱舞,令陈牧师深感震惊和悲哀——这根本不是敬拜,这是集体癔症。
在这场聚会中,陈牧师看到的是人们被情绪完全控制,失去了最基本的理性和判断力。带领人在台上一声令下,全场的人们就开始疯狂喊叫、奔跑、扑倒。可是真理哪里去了呢?圣书哪里去了呢?耶稣哪里去了呢?十字架又哪里去了呢?陈牧师并没有看到。
这样的聚会结束后,聚会现场往往留下一片狼藉,然后就是一大群身心俱疲的参与者。很多人第二天根本无法正常工作,可能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从那种亢奋状态中恢复过来。这种聚会,不但不能造就人,反而是在摧残人的身心。
五、“不断升频”的灵恩:从说方言到拒绝就医的悲剧
在长期的观察中,陈牧师发现极端灵恩还有一个重要的典型特征,就是“不断升频”。通俗一点来说,极端灵恩就像喝酒甚至吸毒一样,会越陷越深,需要越来越强的刺激才能满足。一开始或许只是说方言、跳灵舞,后来就要扑倒、见异象,再后来就要“杀魔鬼”、发预言,甚至出现过拒绝就医、强行求主医治的极端案例。
类似的悲剧在全国多个地方都有发生。有的家庭因为相信“神迹医治”而放弃对家人的治疗,最终导致不必要的死亡;有的信徒因为追求“超自然体验”而陷入严重的精神疾病;还有的教会因为强调“末日前兆”而引发了集体性的恐慌和混乱。
乱象几时休?
很多人虽然信仰了,但是却信得稀里糊涂,把好端端的基督信仰变成了封建迷信。用今天的话来说,就是反智主义,而反智主义绝不是正确的信仰。我们当然要信仰,但是不能迷信,也不能反智。
六、真理的缺失:灵恩派为何容易走向极端?
为什么有一些灵恩派容易走向极端?陈牧师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是真理的缺失。很多灵恩派教会不注重圣书教导,不系统讲解上帝的话语,而是过分强调个人的经历和感受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信徒缺乏分辨能力,很容易被各种新奇的说法和做法吸引。
另一方面,一些灵恩派往往轻视传统和教义,认为这些都是“死的规条”,只能“让人死”,而只有圣灵的带领才是“活的”。这种反智主义倾向导致他们排斥理性思考,拒绝接受批评和纠正,同时往往也不会重视神学甚至排斥神学。任何一个提出不同意见的人,都很容易被贴上“没有信心”或“阻挡圣灵工作”的标签。
此外,一些灵恩派基督徒还常常会有一种“精英主义”心态——认为那些有特殊经历的人更“属灵”,信仰更好,更蒙上帝喜悦。这种错误的等级观念造成了教会内部的分裂和骄傲,那些没有特殊经历的信徒往往感到自卑和被边缘化。
七、历史的教训:从90年代灵恩热潮到如今的反思
回顾90年代的灵恩热潮,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很多教训。那个时期的中国教会刚刚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,信徒们对信仰充满热情,但对真理的认识还很浅薄。在这种情况下,灵恩派的兴起确实满足了许多人的属灵渴求,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。比如,很多后来的异端乃至于邪教就是从那个时候的灵恩热潮中兴起的。
如今,三十多年过去了,我们应该有更清醒的认识。真正的圣灵工作绝不会引发混乱和疯狂,而是会结出圣灵的九种果子:仁爱、喜乐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实、温柔、节制。这些果子不是一夜之间就能结出来的,而是需要长期在真理中扎根、在生命中成长、忍耐着结出果实。
我们也需要认识到,神迹奇事确实是上帝工作的一部分,但绝不是全部。基督教信仰的核心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,而不是各种各样的超自然体验。如果我们把注意力从基督身上转移到这些经历上,就是本末倒置了。
曾经有一个人做过这样的见证:原本这个人身在万里之外的国外某地方,然后上帝带领那位牧者瞬间跨越万里回到了中国。这个事情是真是假笔者并不知道,有可能是真的,也有可能是假的。只是笔者的疑惑在于——如果这真是上帝的作为的话,那么这样的神迹究竟意义何在?别人听了这样的神迹,能够起到让人相信耶稣是基督并且让人得生命这样的作用吗?
八、如何建设健康教会:从反思到实践
片面地追求圣灵的工作的教会绝非健康、上帝所喜悦的教会。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建设健康的教会呢?
首先,要回归圣书,把上帝的话语作为信仰和生活的最高标准。教会应当系统地教导圣书,帮助信徒建立稳固的真理根基,这样才能有分辨是非的能力。
其次,要平衡真理与圣灵的工作。我们既不应当强调真理而忽略圣灵,也不应当追求圣灵而轻视真理。真理和圣灵是相辅相成的,圣灵是真理的圣灵,祂来是为了引导我们明白一切的真理。
第三,要培养健康的属灵操练。信仰不是一时的情感冲动,而是需要日复一日地日常操练和成长。包括每日的读经祷告、每周的聚会崇拜、定期的圣餐洗礼等等,这些都是帮助我们属灵成长的重要途径。
第四,要建立合上帝心意的领袖团队。教会的领袖不仅要有热心,更要有真理的装备和生命的见证。他们应当是人品可靠、真理清楚、生命成熟的人,能够带领羊群走正路,在群羊遇到危险的时候及时挺身而出保护群羊。
结语:回归十字架的真谛
极端灵恩派或许能一时吸引人,但却注定无法长久。因为它所依靠的是人的感觉和情绪,而不是上帝和上帝的话语本身。
中国教会真正需要的绝不是“手拿菜刀薅电线”,而是更多扎根真理、踏实信仰、见证生命的平信徒。不是在对魔鬼撒但的喊杀声中虚假得胜,而是在安静中真实地让生命不断成长和成熟。
愿上帝怜悯祂的教会,引导我们走出一切极端、狂热和虚假,回归到基督并祂钉十字架——那真正的大能与智慧。唯有在十字架的光中,我们才能看清什么是真正的圣灵工作,什么是人为的煽动和情绪的发泄。唯有在真理的根基上,我们才能建立健康、持久、蒙上帝喜悦的教会。
感谢您的阅读!我们非常重视每一位读者的声音。若您在阅读过程中有任何想法、疑问、建议或其他想与作者交流的内容,或愿意帮助指出文章的不足之处、提出改进建议,欢迎通过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与我们分享。您的反馈不仅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内容质量,也能让更多读者受益。我们会定期整理与回复大家的意见,优秀的建议还可能在后续更新中得到采纳。
反馈时,也请您具体指出是针对哪篇文章提出的意见与反馈。
期待与您保持互动,让内容在交流中不断完善。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 (021-6224 3972) 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